《布列茲100・臺北》紀念法國近代偉大作曲與指揮 一起體驗現代音樂的奇幻世界
- Yoyo Cello Web
- 10月1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5天前
還記得之前跟大家介紹過電子大提琴的演進史嗎?談及了20世紀初到中期,電子樂器的產生以及技術的進步;今天要跟大家特別介紹即將在台北舉行的演出《布列茲100・臺北》-- 其中音樂會紀念的對象為 皮耶·路易·約瑟夫·布萊茲(法語:Pierre Louis Joseph Boulez,1925年—2016年)就是這個時代的重要人物之一。

他是一名作曲家、指揮家和作家,也是法國重要的音樂機構 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(IRCAM)的創始人,同時他也是世界大戰後西方古典樂的主導人物之一-- 他對音樂的熱愛,以及高超的音樂的創新能力,再加上當時的時空背景、電子樂器與音樂的產生,更加促使了現代音樂的誕生。
由於法國政府的支持,1977年IRCAM機構的成立,他的真正興趣"於器樂聲音的瞬間轉換"充分地得以展現;彼得·海沃斯曾經給予其作品《回應》(Répons 1980-1984年) 評論:「仿佛一扇巨大的窗戶被推開,一個新的聲音世界由此進入,並隨之進入一個新的想像世界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自然和電子聲音的世界之間不再有分裂,而在一個連續的頻譜之上。」
除了電子音樂與技術嘗試外,即使是後續有些作品放棄了電子技術,他還是採用不同的樂器分布在舞台上的方法,使布萊茲得以創造出 他以前使用電子手段創造的和聲歌手、音色和空間回聲的效果 -- 此次將舉行的《布列茲100・臺北》曲目,將充分展現他的這個特色與效果!
本場音樂會將由 C-LAB臺灣聲響實驗室、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與 法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(IRCAM)攜手呈現,透過當代電聲技術與新音樂演奏的交織,深入探索布列茲作品中的理性構造與聽覺經驗之間的複雜關係,開展一場聲音與空間的深度對話。
歡迎大家實際蒞臨、現場凝聽,相信將會充分體會到上述文字的描寫,更加了解布列茲外,也更開拓自己對於音樂世界的眼界喔!

2025 C-LAB聲響藝術節×關渡藝術節
《布列茲100・臺北》
Boulez 100 in Taipei
演出時間:2025年11月1日(六)14:30
演出地點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
指揮/林梅芳
北藝大新音樂工作坊:長笛/楊智越、單簧管/蔡佩倫、朱昱芳、擊樂/王述瑄、小提琴/李庭昀、王珮珊、大提琴/吳登凱、林文謙、白竹君、謝佳蓁、陳怡文、黃葦、許晏綾、鋼琴/謝雨辰
聲音工程(IRCAM)/西爾凡.卡達爾(Sylvain Cadars)
電腦音樂設計(IRCAM)/戴奧尼瑟斯.帕潘尼柯勞(Dionysios Papanikolaou)
YoYo也參予了此次演出喔! 所以誠摯邀請大家共襄盛舉! 一起體驗布列茲奇幻的音樂世界!
小編今天要特別介紹其中一首演出曲目:《訊息速寫》Messagesquisse (1976)
此曲是布列茲為為七支大提琴(一支獨奏、六支伴奏)所寫的器樂曲,創作於1976-1977年。
這首作品由大提琴家 羅斯卓波維契(Mstislav Rostropovich)委託創作,以慶祝指揮家 保羅·薩克(Paul Sacher)七十歲華誕。除布萊茲(Pierre Boulez)之外,羅斯卓波維契亦邀請了其他十一位作曲家共同譜寫大提琴作品,以此致敬這位音樂界的重要推手。羅斯卓波維契更特別提出一項別具匠心的請求—— 希望每位作曲家都能在樂曲中運用「Sacher 名字為主題」的原理,將薩克姓氏的字母以音名轉化為旋律動機:「E♭-A-C-B-E-D ( Es ((S)) 是 E♭ 在德文音譯; H 是 B♮ 在德文音譯; Re 是 D♮ 在法文音譯)」。
當時布萊茲有這樣的解釋:
Avec ce mot-valise, j'ai voulu offrir un témoignage de mon amitié envers Paul Sacher : l'œuvre renferme des messages qui lui sont adressés personnellement et sont codés de façon symbolique, comme dans une esquisse.
「我希望透過這個混成詞,表達我與保羅·薩克友誼的自白。這首作品已包含了關於他的個人信息,亦已將相關的編碼放置於我的草稿上。」[註 1]
這個背景之下除了編碼的概念,曲風特別展現出如其名,樂曲整體從安靜到喧鬧、緩慢到超級快速,層層堆疊,猶如訊號傳遞與交織般,述說著他們的世界觀與故事,相當有意思的嘗試。
從影片可以了解,這首曲子充滿著難度與挑戰性,YoYo與其他大提琴家們,會在舞台上迸發出什麼樣不一樣的火花與展示呢?我們拭目以待。
-- 小編 NANA代筆與撰寫介紹
[註1] Un entretien de Wolfgang Fink avec Pierre Boulez, livret du CD Deutsche Grammophon 2000, p. 34.
留言